一是習拳當以修外養內為“道”。練拳講究“道”。“道”,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修身養性,為每一個人所應遵行、修習、弘揚的途徑,它是一條通過道德、理性與精神的完美化而走向最終實相、圓滿自在、快樂與和平的途徑,這種途徑必然是完善的途徑。我們知道,練拳之道,是在長期練拳過程中,從內心走向外在世界,再從外在世界回到內心形成的一條道路,也就是能從簡單走向復雜,又能將復雜歸于簡單,自由自在的往來。如果,一個人不能從內心走向外在世界,是缺乏自我完善的能力;不能從外在世界回到內心,是陷于妄想執著。當然,我們習拳,沒有要求人人一定要在學拳、練拳中接受拳道,但必須明白,學拳是一種享受,而練拳是一種修行,沒有修行的享受不是正道。因為,它僅追尋感官的舒適,不是完善的舒適,不是完美享受,這些必須在習拳中應明白的道理。
二是習拳當以健康快樂為“本”。俗話說,人可以儲存財富,人可以儲存知識。同樣,人也可以儲存健康。而健康從哪里來?普天之下,恐怕只有一種這樣的運動方法和生命技術,能通過訓練使人的經絡與精氣達到更高的程度,使之煉精化氣,氣沉丹田,無疑,太極拳就是這種秘中之法。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的健康生活的方式就是以快樂為前提,而快樂練拳就是這種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保證。隨著太極拳普及的廣泛性,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這項運動,但真正嘗到甜頭的往往是身體有慢性病的或者是堅持太極拳年頭長的人。往往就是這部分人通過鍛煉,增強了體質,改善了身體的體能特征,自己的心情也好了起來,這似乎已成了太極拳活動的主體。值得肯定是,太極拳作為一項防病治病、養生健身的哲學拳、快樂拳、智慧拳的理念,已被眾人所接受,我們理應以積極、健康、快樂的心態投入到習練太極拳中去,讓身體在快樂練拳中始終保持健康狀態。
三是習拳當以強基固本為“重"。基本功看似一個老問題,但凡學練太極拳者也知道其重要性,但練不好基本功除了沒有正規教學的客觀因素外,但主觀不努力、怕吃苦恐怕也不失為是很大的因素。俗話說,“打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練拳不練腰,終身藝不高",“打拳不用手,全靠腰上走”,這些都說明了學練太極拳先練好基本功的重要性;诖,對習拳者來說,就要在“活臂”、“動腰”、“坐腿”這三個方面下足功夫,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都知道,太極拳練得好壞,上肢臂手的操作也是非常重要,松肩、墜肘、坐腕、舒指、亮掌等這動作,都需要在用意不用力、松活柔順、舒展自然的狀態下達到動作要領的規范。除此之外,腰在太極拳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許多練拳者常犯只見手足動、不見身上動的毛病,其問題主要就出在不懂或不會用腰勁,這就需要加大腰的訓練與運用。當然,底盤功夫也很重要,無論采取何種方法來練,但其原理都是一致的,即屈腿松沉、增加負重,以練腿足的承受能力為前提,下盤不穩,上肢臂手動作再漂亮也只能是舞蹈動作。練好下盤功夫,只要方法得當,舍得吃苦,年齡不是障礙,打好太極拳也不再是神話。
四是習拳當以至善至誠為“先”。習太極者首先應是一個善良、真誠的人。我們知道,“善良"是一種高貴的品質和修養,在人群中自帶光芒。外表可以將一個人變得美麗,而善良卻可以將一個人變得高貴。每個人都擁有善良的本性,只是看看誰會更加利用它,讓它給自己帶來一種無形的美。誠然,人必須善良,沒有了善良就沒有了做人的底線,沒有了善良社會就會變得冷漠無情,沒有了善良人與人之間就真正成了陌路。比起善良,一個人的真誠更加值得稱道。“真誠”不是理論,也不是說教,它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人的真誠可以是一個微笑,是一個眼神,是一聲感謝的話,是一句問候的語,是一個溫情的動作……總之,真誠存在于我們與人相處的各個細節之中,而一個人若真誠待人,必然會獲得他人真誠的回報。這兩者的統一是檢驗習拳者的試金石。有了誠、善,方可心靜氣順,習拳者的心自然而然就在習拳中收獲健康快樂。
五是習拳當以德厚品端為“根”。俗話說,書有書品,詩有詩品,拳自然有拳品。-所謂拳品,就是說一個人學拳、練拳時所表現出來的舉止行為與精神面貌。俗話說得好,要真正認識一個人,可以同他一起學拳、一起練拳,從他選擇什么時候練拳、如何練拳、為什么練拳、練拳的樣子和態度怎樣?大概可以明白他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看一個人的品行好壞,小到日常言談舉止,大到為人處事,凡此重重都可逐一甄別。大凡真心習練太極拳者,都十分注重品行修養,也是習拳者首要考慮的問題。
學拳明理,旨在踐行。本人擬用下面一段話,與眾拳友一同分享。太極拳理諭示:太極運動,不離方圓,上下相隨,首在螺旋;【轉換,內外循環;虛實互換,奇正經權;千變萬化,重心無偏;意會形合,庶幾近焉。 -這里的法則蘊涵著太極的精深之道。人學其拳之勢,拳教人以技示之。人拳合一方為大成,拳正則心正,品端則拳穩,其拳在于身,其道在于心,品高拳自成,一個德行之人定會是深諳其理之人,這也是我們許許多多踏入習練太極拳行列的人,理應作為一生追求的目標。品德修養是人的境界、涵養、素質、品位的集中體現,也是人的立身之本,缺乏修養的人只能像燕雀般低徊于灌木林間,良好修養的人方能作鴻鵠之飛。欲登高者,須善修其身;欲涉遠者,須善修其身;欲太極大成者,更須善修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