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極拳的發展歷史看,作為一種拳術,它的流傳,代有傳人,代代有所改進和發展。它的產生和發展是經數代人的努力,不斷地從多方面吸收、總結、完善和提高才得以完成的,太極拳凝聚中國人的智慧,是中國文化寶庫里的瑰寶,它是國粹之一的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幾千年的傳承,歲月的淘洗并沒有讓它失去魅力,因為對健康和快樂的追求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發展到今天,太極拳成為中國人保健、養生和防治疾病的一種重要手段。它又是群眾體育中最具集體表演性的一項技藝,近二三十年來凡大型群體表演,如運動會的開幕式、慶祝亞運會在我國舉行、慶祝申奧成功等都離不開千人、萬人的集體太極拳表演。
中國人對太極是有情懷的。大部分中國人,要么在練太極,要么在準備練太極的路上。隨著國家對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宣傳,太極拳在健身、修身方面的特殊功效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太極拳已走進校園、走進單位、走出國門。不僅老年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把習練太極拳作為一種時尚,它被認為是一種高雅大氣、清新脫俗的運動。隨著傳播媒體的發達,大量專業的太極拳書籍、音像和培訓機構的產生使得普通老百姓學習太極拳不再有門檻。在中國,很多人年輕時為家庭和事業打拼無暇學太極,但心中大都存有一個念想:等老了就去學太極。
但是,不要真的等到老了、病了才想到學太極,因為學太極并不是一件簡單的的事。它是需要花體力和時間去學和悟的。套路是太極拳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初學者的必經階段,一個套路一般都有幾十個動作,想學得快必須具備良好的模仿能力和記憶能力,要學得好、做得到位、達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就要求身體有很好的柔韌性,這些東西越年輕的人越有優勢,年紀越大就會越感到力不從心。中年后迷上太極的人都有一種與它相見恨晚的感覺。但是,學好套路并不是學習太極拳的全部,練心重于練拳。心不靜則拳無定向,練拳是為了練心。練心就要靠悟,而要悟,必須有強大的文化底蘊做支撐,而要有文化底蘊,必須學的東西就太多了。所以說,太極的水很深,想學好太極其實很難。
當然,也不要把學太極看得太難。如果你把它看得太難就會望而卻步,不戰而敗。如果你年輕時錯過了學太極,現在老了或病了,依然可以從練習太極拳中受益。太極拳由于有突出的健身、康復功效,所以體弱的人練習效果很好。太極拳的功能在于使人的身體由弱變強,使強者更強。很多人為了治病走上太極之路,幾年刻苦習練后不僅治好病,而且還成為太極文化的積極傳播者,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太極是一座寶藏,練拳就是拾寶,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有練就有回報。
正如沒有一項運動可以滿足所有人,太極也不可能俘獲所有人的心。它像一列靜靜等候在站臺邊的彼岸火車,直到有緣的人撥開迷霧來到這個小站,承載真實人生的旅程就此開始;蛟S只是淺淺的相遇,卻有了深深的愛,生活因太極而改變。太極的美,是行云流水般流暢,是空谷幽蘭般靜守,那是來自心靈深處的溫暖,也是美好生活發出的呼喚。暢享太極,美好人生。熱愛生活,熱愛太極,讓我們乘坐太極列車一起向快樂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