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上班也不嘮嗑,投給總局一個信息稿件后,繼續雜文會拳友。
內經云:陰平陽密、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如何理解與領會古訓呢?《用正確的態度鍛煉身體》《對練習者的幾點要求》《靜 功 練 習》讀后,受益匪淺。
“我自幼開始練功,幾十年沒有間斷過。在一系列養生功法中,從外在的身體到向內觀看的修煉中,我感悟到完全是一場身心的自我對話,讓我吸取能量,用積極的態度應對生活種種困難和不順。我想,就借這一方寸天地,記錄自己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健身養生點滴,給自己習武的經歷留下一個總結,也能和親愛的朋友們交流心得。我期望開啟的不僅僅是一個博客,更是一段有意義的人生。”顯然,老大姐與我這個半路習武者不同,卻通過寫博文給我提供一個好的習武學習平臺。
與大姐不同,“三凈易筋功”我還沒開始練習,卻對網學會五套其他氣功。
包括: 一、站姿需兩腳齊肩而站,身體為四平、四正狀,即:頂平頭正,眼平心正、肩平體正、胯平腿正,嘴微閉、齒微合,舌舐上腭、頸椎放松、兩肩下沉、龜背平腹、兩臂垂掛、舒指突掌,呈垂露狀,鼻尖與肚臍一條線,百會與會陰一條線,肛微提,松胯、松腰、圓襠,有坐意,腳跟著力,腳掌平落,腳指協調身體平衡,守五神、松五體、結合沐浴呼吸法,均勻、細長、干凈。(百會,在頭頂上方,后發際,正中直上7寸)。
二、盤坐式,兩腿交叉、自然盤坐、中正安舒,身體為平正狀。頂平頭正、眼平心正、肩平體正、胯平腿正。目微睜,口微閉,牙齒微合、舌舐上腭、松肩含胸、龜背平腹,兩臂自然垂放于膝上,雙手順臂自然伸展,可五心朝天。(手心、腳心、頭頂),也可做三心合一狀,兩手心向上,十指相對,靜品呼吸、均勻、細長。
第一種,我幾乎天天晚上在中山公園樹林里,都練這種樁功。至于后者,我確實一直沒練過。
與其他拳種不同,太極氣功與《易經》有關,講究陰陽平衡等說法。
太極氣功屬于武術一個分支,與我本職業務一樣,需要去認真探究才可以掌握技術要領。
本職業務這一塊,我擁有許多探究方法,干好它問題不大。但是,習武確實需要一番琢磨。比如:我上午才做完《太極拳42式實戰技術筆記》與之前做的《太極拳24式實戰筆記》匯集起來,意識到苦練一年之久的這兩套太極拳,依舊存在提升的空間。
單單從拳友景容《歇步》姿態,足以看出她動作規范,功力厚實,值得我學習。包括她上面博文段落也反映出她習武認真,而且屬于一種思考性人士。
步入中年,一介百姓,無論上班,還是下班,都不想惹是生非,更會有意規避一些場合。但是,始終會對網潛心探究武術養生技術,這一點與每天研究本職業務一樣,屬于我一種職業習慣與生活習慣。
武術與我們干本職業務一樣,沒有其他捷徑,唯一辦法是多練,多感悟、多學習外地內行的經驗。此外,還需要心無雜念,持之以恒,否則也無法探究好這些國術。
孫祿堂大師所言:“練功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且有所長”。人體永遠處在陰陽平衡的不斷調理之中,對自己有決心、信心、耐心、精心和恒心。結束文字時刻,再次引用拳友景容大姐的觀點,與大家共勉。